柒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末 > 第三百四十九章 第拖垮维新政府

第三百四十九章 第拖垮维新政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中,由于缺乏机枪,轻机枪射手都往往配发有这种手枪,毛瑟手枪机构坚固,动作可靠,火力强大。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采用可卸式供弹具,包括十发弹匣和二十发弹匣两种。

该枪配有木质盒子枪套,除具有保护和携行手枪的功能外。常规射击时将木枪套驳接在手枪握把上,作为枪托抵肩射击,有效射程可达一百五十米,使用7.63毫米毛瑟手枪弹,初速高,枪口动能大,杀伤威力和侵彻力都非一般军用手枪可比。

经过战争年代的中国军人都对毛瑟手枪有着不可抑制的情感,以至于新中国轻武器工业在研制第一种国产自动手枪的时候,居然研制出一种外形与毛瑟手枪极其相似的怪物,那就是国产1980式自动手枪,也称八零式冲锋手枪,这枪跟毛瑟手枪的最大区别是,八零式未采用木盒式枪托,而是用一支多用途的匕首作为枪托,好在这种返祖的怪物并没有装备部队。

或许是收到上一世的影响,徐卫在装备军队的时候非常钟爱毛瑟军用手枪,不仅在军队建立初期装备了大量的毛瑟军用手枪,还在军工厂运行生产后将这种半自动手枪改为自动手枪,配备到华人军队中每个班的正副班长以及日籍军队中班长的手中。

与上一世国内侵权仿制不同,徐卫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让别人诟病,于是在军工厂竣工后他便联系毛瑟厂购买了毛瑟军用手枪的生产专利,就连改进后的自动手枪专利也主动让与了毛瑟厂。

第七师还在向前推进,但相对于第一条防线与道路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界限,后面的防线就变得交错纵横了起来,单兵战壕、环形战壕、补给点、休息室等等穿插在一起,为军队的进攻带来的极大的不便。

有了第一条战线的经验,第七师的士兵们都意识到即便他们估计同胞之情在作战中故意放水,对面维新政府的军队却分辨不出他们到底是日籍士兵,还是华人士兵,交起手来自然无所保留,同时军队中各项携带连坐性质的处罚制度也让他们没有了临阵倒戈的决心,于是为了保命只好拿出训练时的军事水平继续作战。

名古屋到琵琶湖的这条战线不过四十多公里,其中绝大多数的防线都在长滨城和员弁郡境内,从员弁郡到名古屋的这条防线不过十几公里,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被山岭阻隔,所以真正用来交战的区域非常有限,这也是当年日军三四个师团就能拖住徐卫大军进攻步伐的原因。

维新政府修建的防线多是以山体为掩护,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被掏空,这样的掩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当然这也是维新政府在突破徐卫军队第一条战壕群时新学的东西,用来对付徐卫军队这个师傅正好恰逢其会。

渡边幸野是第七师下辖的一个班长,他们班在进攻的时候因为处于较后的位置损失比较少,只有一名比较倒霉的士兵被榴弹擦破了头皮,连简单的包扎都不需要。

在第一条防线的维新政府军被消灭后,渡边幸野这个班便跟随者连队突破进入后面的防线,弯弯曲曲的防线和不时飞来的子弹让他们乱冲乱撞之下很快就与前面的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不过好在执政政府军队的军服与维新政府军队的军服有着很大的差别,就算相互之间不认识也不至于伤了自己人。

作为班长。渡边幸野拥有一支速射版毛瑟军用手枪,有二十发的弹容量,这是班用机枪装备部队之前唯一一种能够提供班式突击火力的武器,从战争开始打到现在,这支手枪已经打出了上百发子弹,有专门的士兵为其装弹。

毛瑟军用手枪是毛瑟厂中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当时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毛瑟深知若要成功就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因此他将毛瑟军用手枪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

不过事与愿违,一直到后世毛瑟厂停产毛瑟军用手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毛瑟军用手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而毛瑟军用手枪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毛瑟军用手枪。

然而。这种不受欧洲人重视的武器却在中国极端火爆,成为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武器,其主要原因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西方控制向中国出口军火,尤其是步枪、机枪和冲锋枪,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中国当年进口和自制了大量的驳壳枪。总数量超过五十万只。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