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暴明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奏折

第一百二十七章 奏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来上折子,辅仁你对于复社那些小人,目标太大,”曹明府想了一会说道。

吴宣庆皱着眉又放松下来拿起一颗棋子说道:“雪村你的想法很好,这个折子还真得你上。我今年在朝会上提出裁撤卫所精练新军,就给那帮小人罢黜京城了!如今我替圣上守着两广,好给大明多留一点希望。“吴宣庆望着曹明府说,“你看如何?“

“好,我直接写奏折奏请圣上。“曹明府答得很痛快。

曹明府亲自为两广团练的改制写了一份奏折,尤其提到了,壕镜之战自己的亲身感受。然后转笔写自大明中叶以来海疆不宁,屡遭侵袭的惨痛历史,继则写新宁县团练水师组织严密,将才众多,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已初具规模;最后讲自己在新宁县任上这么举贤不避亲,现在决心为建设珠江水师不辞辛苦,再度出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通篇奏折立论光明磊落,无懈可击,洋溢着为国远虑、为君分忧的耿耿志士忠心,全无半点私心杂念。

吴宣庆看后击节赞叹。他觉得这篇奏折是如此地卓尔不群,简直为自己所有的奏章所不可及。有这样一份折子奏上去,谁还能有理由阻止团练的改制呢?他对着奏章沉吟良久,始终不能从两种推测中把握一种:究竟是曹明府聪明绝顶,善于以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自己的私人目的呢,还是他的确胸中充塞着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至情所激而发为至文呢?

“找你的老师陈演。“吴宣庆自己回答了。“虽然林语(陈演的字)出京城奔应天,却还要东山再起的机会,虽失去了内阁副相的头衔,但仍是林语在朝见有一班大臣以他马首是瞻。圣上对林语既有隔阂,但又不能缺少,圣上要制约周延儒,还得靠你老师,你看着不用一个月,圣上就下旨应天府。

你的老师陈演跟我谈过,多次提出要建新军,改革赋税,徐图自强。他一旦回到京城就一定会全力支持将团练改为经制之师。“

“博仁(吴宣庆的字),你刚才说圣上和老师仍有隔阂,何况又失去了我老师又进步了内阁。这样一件大事,圣上会让我老师一人作主吗?“曹明府问。

“是的,我为此想了很久。“吴宣庆说,“你老师经前次挫折,处事的顾虑会多一些,很可能不会一人独自决定,这不是还有你雪村吗!,你到了应天你老师肯定视你为心腹,这事不就成了吗!。

吴宣庆喝着茶看着曹明府说:“团练改为经制之师,是一件很大的事,可援朝廷处理大事的旧章,由内阁发文征求各省总督巡抚的意见,然后再作决定。“

不过,有一点是吴宣庆最后所确认的,那就是无论是曹明府这一篇奏折出于前者还是出于后者,他都自叹不如!

(未完待续。)

“假若各省总督巡抚意见不一怎么办,岂不反而误了大事?“曹明府说。

吴宣庆笑着说:“雪村。你的顾虑得有道理,但没有具体分析。

两广之外的其他总督巡抚,我都一一作了揣测。七省总督孙传庭出于自身考虑,在内阁会议上孙传庭曾说过:“首辅读书中秘,不熟悉军旅,我之所以要请兵,正是因为督抚手中无兵。”孙传庭于是列举了河南总督只有数十名随员,河南巡抚也仅剩下标营千人,湖广巡抚更是两手空空等例子,来说明督抚已无兵可用。

有利于扩军的事,孙传庭决不会反对。两广的广东巡抚沈犹龙是我的同年,他们都不会反对,稍有点麻烦的是江南的复社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壮等复社名流,以祖制说事,哎!“

曹明府注意听吴宣庆的分析:确实,复社而金榜题名而荣登仕途一时成为捷径。如张溥、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壮等复社名流都中了进士,并获得官位。在朝的要人多方拉拢复社,培植自己的势力,而使复社介入了士大夫门户之争的漩涡之中。吴宣庆的一番话说得这样的一针见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