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喋血北国 > 第六十七回“皇太子”的册封大礼

第六十七回“皇太子”的册封大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光义不但自己不为宋皇后“穿孝服”办丧事!甚至也不让群臣为他办丧事!皇帝只是把宋皇后的棺柩迁到已死去多年的燕国公主家中,后来权且殡葬在普济寺!

这甚至连小户人家也不耻的事情他竟然也干出来!竟然用这样的礼遇对待一个皇后,这完全不符合应享有的礼制。大臣们实在看不上去了,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说:“宋皇后也曾母仪天下,应当遵用旧礼把她埋葬!”王禹偁竟然因此遭贬,出知滁州!宋皇后直到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正月,才葬于太祖永昌陵之北!直至太宗的玄孙神宗时,方升于太庙!

真是太过分了,至于太宗皇帝为什么对待宋皇后?

“洗脑”!这完全是“洗脑”!因为宋皇后是太祖的皇后,为了完全消除“宋太祖”的影响,给“太祖”有关的东西他一概摒弃!

宋后的父亲为宋朝立国有功,兄弟多富贵,幼妹则嫁与名相寇准为妻。宋后病重时,曾对晋国长公主(太祖元配贺皇后所生)说:“我瞑目无他忧,惟虑族属不敦睦,贻笑于人!”真宗景德间,她的幼弟宋元翰果真来到开封,果然要求分家财!

且说太宗皇帝欲立三皇子元侃为太子,他召回寇准询他的的意见,寇准并无异意,太宗皇帝当即下令,任命襄王赵元侃为开封尹,改封寿王,寇准也升为参政知事!

这下襄王元侃也做了开封府尹,也改封寿王,元侃也“亲王尹京”了,又一个“准皇储”诞生了!至于赵元侃能不能当上皇帝呢?这可不敢说,因为这以后的事还多着呢?

至于那个王得一,太宗就把他解职了!

那么谁来辅导“准王储”——未来的太子呢?

太宗任命镇安行军司马杨徽之为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毕士安为开封府判官,兵部郎中乔维岳、寿王府参军杨砺、员外郎夏侯峤为推官。太宗把他们五人召进大内,亲自嘱咐他们-定要辅导好寿王!

我们再看一看宋皇后的一生,他十七岁入宫,入宫只不过八年,当她年仅二十五岁的时候,太祖赵匡胤便离她而去!又过了十九年,年纪轻轻四十四岁自己也撒手人寰!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四月,宋皇后病重,不久驾崩。

宋皇后出生于显贵之家的宋氏,她自幼出入宫廷,因而见多识广,进退有度。她幼时随母入见,即为后周太祖郭威所喜爱,赐以冠帔,当时她才三岁!他的父亲宋偓那时是华州节度使,宋氏随母归镇,后来又随母来贺长春节,这个时候得到宋太祖垂青,再次赐以冠帔。孝明王皇后死后,中宫虚位,至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时年十七,成为宋太祖继孝惠贺皇后、孝明王皇后之后的第三位皇后!

太祖赵匡胤比宋皇后大二十五岁,赵德昭也比她要大一岁,然而宋皇后和赵匡胤夫妻相处得很和洽。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史称她每当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足见夫妻相敬如宾。宋后无出,她便抚养养德昭和德芳,德昭和德芳两个人中,他似乎更为偏爱德芳。由于德昭年纪比名义上的母亲还要大,宋后或许是为了回避这种尴尬,对他保持距离,而对于小自己七岁的德芳,就不存在这种顾忌!

太祖暴崩,皇弟光义嗣位为太宗,号宋皇后为“开宝皇后”,次年命她移居西宫。宋皇后同意了!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又命她移居东宫,宋皇后又同意了!

宋皇后去世了,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然而太宗却不为皇嫂成服,什么是不成服,就是不为他穿孝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